世人都知道当明君圣主会流芳百世,当昏君暴君会遗臭万年,可是从三皇五帝到清末,除了上古那几位被尊为圣贤的、神一样的存在,大多数时候,为君为王的还是昏庸寻常的多。
以武创世,以文治国,可以马上得天下,不可以马上治天下,这是古来明君都深谙于心的道理。
古人称皇帝为天子,不带任何偏见地说,但称得上“天之骄子”的屈指可数。
1、大唐盛世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要担当,要坚持,要懂得取舍,没有理所当然的成功,没有不劳而获的人生。
唐太宗李世民(598—649年)是唐朝开国皇帝唐高祖与窦皇后的二儿子。少年时的李世民聪慧过人,从小就受到了很好的教育,骑射征战、文韬武略样样精通,很受李渊的喜爱。
这位血脉中交杂了胡人狼性的皇帝,一生弓马不歇,骑着他心爱的“昭陵六骏”,内平动乱,剑指辽东,马踏西域。杀伐决断,整顿乾坤,终缔造了不朽的大唐帝国。
展开剩余96%唐朝(618-907年)建立后,高祖坐镇长安,太子李建成(高祖长子)辅助高祖处理国家政务。秦王李世民继续领兵出征,为唐王朝统一全国立下不朽战功,其功勋盖世,引起太子李建成的猜隙。
武德九年(626年)夏,突厥犯边,李建成向李渊推荐李元吉为出征元帅,想借此把秦王府的精兵和骁将掌握在自己手中,然后除掉秦王。李世民眼看形势危急,又听说建成将在为元吉饯行时将暗害自己,遂密召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等密谋发动政变。李世民先发制人,密告太子、齐王淫乱后宫,李渊决定次日诘问。第二天,李世民率长孙无忌、尉迟敬德等伏兵玄武门(宫城北门),杀死建成、元吉。随后,李世民让尉迟敬德带甲进宫报告李渊。当时李渊与裴寂在宫中海池泛舟,闻报非常惊讶。但事已至此,只好下手敕,让诸军并听秦王处分。玄武门之变三天后,李渊立李世民为皇太子,并于八月传位给他。
即位之后,李世民曾多次激励大臣“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下诏说:“纵不合朕心,朕亦不以为忤。”他还禁止大兴土木,营建新的宫殿。在唐贞观十一年(637年),唐太宗派尉迟敬德重修了景室山铁顶老君庙,并赐名为“老君山”。他严令禁止厚葬,并且严格禁止官员们的奢侈行为。
魏征是以直谏著称的大臣,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无惧帝王的权威,单这一点,已足以成为后世读书人的表率。魏征的“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成为唐太宗虚怀纳谏的指导思想。以致魏征死后,唐太宗感伤地说:“以铜为镜,可正衣冠;以史为镜,可知兴替;以人为镜,可明得失。今魏征殁,朕失一镜矣!”
唐太宗的后宫有无数的女人,不管是弟媳(李元吉的妻子),还是表婶(隋炀帝的皇后萧氏)、表妹(隋炀帝的女儿),他都照单全收。 以致影响后代,无论是高宗李治,还是玄宗李隆基,对违背伦常的纳娶,都没有太大心理负担。从文人笔下的武则天和杨贵妃的故事,读出或深或浅地歌颂其帝王的爱情。
与唐太宗深情不渝是长孙皇后,玄武门之变中,她亲自勉慰将士,发挥了重要作用。她凭着自己的出身高贵、深明大义而获得太宗的终身尊重,在她殁后让他追思不已。还有徐惠,作为出身寻常的后起之秀,能够在太宗晚年的宫闱里独树一帜,凭借的是美貌与才华。
唐太宗40岁时,14岁的武则天被选秀入宫,封为“才人”,赐号“媚娘”。而武媚娘并不得宠,长孙皇后所生的太子李治比武则天小3岁,同龄人眉目传情,才有了武则天和太子的偷情。在深宫成长的武则天耳闻目染李世民处理朝政,最后夫妻俩先后都登上了皇位,唐高宗李治在位期间,唐朝的疆域是唐朝版图中最大的!
俗语说:“江南的才子北方的将,陕西的黄土埋皇上。”
历代诸皇陵之冠的乾陵,位于陕西省咸阳市乾县城北约6公里的梁山上,是李治与武则天的合葬陵,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两个帝王合葬陵园,陵前并立着两块巨大的石碑,西侧的述圣碑上,是武则天亲自撰写约5000字的碑文,黑漆碑面,字填金粉,光彩照人,东侧的就是武则天的无字碑。
与乾陵相距约50多公里的咸阳九峻山主峰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和文德皇后生前选定的,是世界上体量最大的帝王陵墓,也是世界上唯一架有栈道的帝王陵墓。昭陵广场中央立有一尊金黄色的唐太宗李世民雕像。上山长达一公里多的台阶式登山道,道旁立有唐贞观功臣贤士线刻画像。如长孙无忌、魏征、房玄龄、杜如晦、秦叔宝、尉迟恭等。往上第三个台地两侧放置著名的“昭陵六骏”(拳毛騧、什伐赤、白蹄乌、特勒骠、青骓、飒露紫)浮雕石屏和“十四国酋长”圆雕石像。昭陵总面积达30万亩,周长60公里。近年来,通过对昭陵的考察,已确认有193座陪葬墓,在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驾崩,徐惠哀慕成疾,次年病逝,年仅24岁,陪葬昭陵石室。
贞观大治使唐朝的社会经济文化得到了巨大发展,国内呈现出繁荣景象。边境地区的安定,大大促进了各族人民之间的交往和经济文化交流。同时,许多国家的使者、商贾、学者、僧侣等来到唐朝访问。京都长安不仅是国内民族交流的大都会,也成了世界性的大都会。
被后世盛赞的贞观之治有一种清素的情怀,是(相对的)言论自由、君主从谏、君臣互相尊重的典范(当然不乏文臣史家的刻意涂抹和美化),却也是昙花一现的美好。
大唐盛世类似一部群星璀璨的超豪华三部曲。第一部“贞观之治”由唐太宗李世民领衔;第二部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携手出演的“永徽之治”;第三部“开元盛世”,则是由唐玄宗李隆基倾情主演,杨玉环是女一号。如果有机会去西安、洛阳的游客,一定能感受到大唐盛世繁华!
唐太宗终其一生来说,是个圣主贤君。他时时以隋为鉴,注意善始善终。太宗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可谓是一个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
毛泽东在诗《沁园春·雪》写道:“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可见,毛泽东认为,唐太宗是中国古代可称道的五位帝王之一。
2、永乐盛世
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率领农民起义,推翻元朝政权,建立了明朝(1368—1644年),定都南京,南京明孝陵是朱元璋的陵墓,以及马皇后和他俩的长子朱标也葬在这里。后来,明成祖朱棣(1360—1424年)把都城迁到北京,他死后,葬于长陵,始建于明永乐七年(1409年)五月,位于北京昌平天寿山主峰南麓,这是皇帝朱棣和皇后徐氏的合葬陵寝。
洪武三年(1370年),年仅11岁的朱棣被封为燕王,十年之后就藩北平。其时大明开国未久,故元朝廷北遁塞外,仍具有相当实力,且一直觊觎中原。北平作为元代故都,边防根本之地,地位至关重要。朱棣自打进入北平那一天起,便与秦、晋等其他就藩边塞要地的“塞王”一起,担当起了戍守边疆之责。洪武二十三年与洪武二十八年,朱棣两次率军出塞,均大获全胜,一时声名鹊起。随着太子朱标、秦王朱樉、晋王朱㭎相继薨逝,朱棣以皇四子身份位居诸王之长,亦被朱元璋视为北方柱石。
他生性好武,是一位著名的马上天子,他用武力夺侄子惠帝之位称帝,又用武力来开疆拓土,最后死于征伐漠北的行军途中。不过他执政期间知人善任,很有胆识谋略,由此开创了明朝历史上著名的“永乐盛世”。
朱棣用残暴的手段镇压反对者的同时,也对拥护自己夺位的文武功臣们封赏重用。而曾经被惠帝削藩贬为庶人的四王也恢复了爵位,重回各自的封国。对真心归附自己的惠帝旧臣,朱棣也量才任用,对过往一概不究。这些都体现出了他作为君王的气魄和才智。
从永乐四年(1406年)至永乐十八年(1420年),北京皇宫历时14年修建完成。永乐十九年(1421年),成祖朱棣带着文武大臣正式迁都北京,将南京作为留都,并任命亲信驻守,并称为南北两直隶。这是历史上的一件大事,现在的北京故宫就是当年朱棣修建的皇宫,后来清朝又进行了维修,不过布局几乎完全没有改动。
永乐时期,国库粮食充足,百姓安居乐业,冶铁业和造船业十分发达,尤其是造船业,永乐时期修建的航海宝船十分坚固庞大,最大的船能乘载1000多人,船上还配有航海图和罗盘针等先进的航海设备。中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造船国家。
永乐时期,最重大的文化成果就是编订了一部辉煌的巨著——《永乐大典》。前后用了4年时间,才真正完成这部目录60卷,正文22877卷,装订11095册,约3.7亿字的巨著。这是中华民族的珍贵文化遗产,也是我国古代最大的百科全书,更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百科全书。
明朝的经济文化都发达了,国力也强盛了,朱棣就想凭借先进的航海宝船出使各方。一方面宣扬大明王朝的国威,一方面也希望发展同国外的贸易。同时还有一个朱棣的个人秘密,就是寻找失踪的惠帝,以防后患。惠帝在朱棣攻入南京后就不见了踪迹,朱棣在国内多方寻找,也终无所获,所以他一直怀疑惠帝流亡海外了。这一切,促成了当时一项规模宏大、影响深远的惊世壮举——郑和七下西洋。
从永乐三年(1405年)到宣德八年(1433年),历经永乐、洪熙、宣德三朝,共29年,郑和七次下西洋,行踪遍及今东南亚、印度洋沿岸和非洲东海岸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不仅打开了中国与海外各国的贸易之门,更重要的还在于政治上,向世界展示了明朝前期的强盛国力和强大的海军实力;中国与海外各国建立邦交,许多国家元首或使臣纷纷前来中国访问,实现了万国朝贡的盛况,功绩堪比汉唐。这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后一件具有世界意义的盛举。
朱棣在位22年,他为巩固皇权而大杀旧臣,为恢复经济而勤勉治国,为弘扬国威而交通西洋,为统一四境而五征漠北,又为独揽大权而设置东厂特务机构。他的功绩流传千古,而特务统治又埋下了明朝灭亡的祸根。
如今南京、北京都是中国古都旅游热点城市,置身其中,感受历史文化名城的魅力。
3、康乾盛世
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政治、经济与文化繁荣,国力强盛,时人将这一时期誉为“康乾盛世”。自康熙二十年(1681年)平三藩之乱,止于嘉庆元年(1796年)川陕楚白莲教起义爆发,持续时间长达115年。这个历经三朝、持续一个多世纪之久的盛世,无论是西汉的“文景之治”“汉武盛世”,还是盛唐的“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抑或是明朝的“洪武之治”“永乐盛世”,都无法企及。
康乾盛世是以多民族国家统一、版图辽阔、国力强盛、经济发展、人口及耕地面积迅速增长、国家治理高效以及文化繁荣等为主要标志的。
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大一统”是中国古代政治家追求的最高政治目标。
历史上,中国出现过几次大一统局面。西汉武帝时期无疑是一个开疆拓土的大一统时期,北伐匈奴,北部疆界至河套、阴山以北,通西域后设河西五郡;南部扩张到海南岛;西南边界推移到云南高黎贡山。但维持了不过百余年,西汉末期,疆域萎缩,王莽时回到了秦时的面积。
唐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疆域辽阔的时期。唐太宗和唐高宗执政期间,不断对突厥、薛延陀、吐谷浑、西域诸国(高昌、龟兹等)用兵,并消灭了这些政权,由此逐渐控制了大漠南北及西域等地。唐太宗有“天可汗”的称号。但维持时间更短,武周时期突厥复国后,漠北及贝加尔湖等地区复归突厥,西域也被吐蕃逐渐占领,唐末西部疆域仅保有河套地区。
宋朝分北宋和南宋,北部的疆域又先后有辽、金建国。元朝时蒙古汗国拓地最广,成吉思汗的兵锋直抵欧洲、中亚,但元朝只限于中原及北部,对几个汗国并不具有实际管理权力。元朝对疆域的贡献主要是将云南、青藏高原纳入中国版图,并设置了宣政院等机构进行管理。明朝的疆土面积已大不如元朝。
康熙年间完成了对西藏、青海以及漠北喀尔喀蒙古的统一,中国的疆域拓地四万余里。乾隆朝统一新疆又辟地两万余里,奠定了近代中国的版图。这是清朝对中国历史的最大贡献。
漠南漠北蒙古、青藏高原以及新疆,当时都属于蒙古族、藏族等民族的居住地,对这些地区的统一都完成于清朝。在康乾时期,中国的总面积曾达到1300多万平方公里,成为当时世界上拥有最辽阔疆域的国家。清朝对统一的疆域都实行了有效的行政管辖。
康乾时期,国家在耕地、赋税和人口增殖方面都达到了传统社会的顶峰。在康乾时期,国家的耕地面积每30年左右增加50万~70万顷。在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全国的耕地面积已达到851万顷,突破了明朝最高耕地统计数字,而且直至鸦片战争前,清朝在全国的耕地面积都保持在这个范围内。
中国的制造业在整个世界经济中占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当时,丝绸、茶叶、瓷器等属于中国的独有商品,不仅销往日本、南洋、中亚等国家和地区,而且远销欧美。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嘉庆年间。中国的制造业产量在世界制造业总产量中所占的份额一直领先,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在世界总份额中占到将近三分之一的比重。
在欧洲工业革命完成前,中国和欧洲是世界上排名前两位的两大经济体。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中国和欧洲的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分别为23.1%和23.3%。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中国占到33.4%,欧洲只占26.6%。
康乾盛世社会经济发展的另一个标志是人口数量的增长。自康熙中后期至乾隆朝,清朝的人口数量在直线上升。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人口为2300多万,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人口达到3亿多,是康熙年间的13倍多。
康乾时期是文化繁荣的时期,康熙中后期,随着统治的巩固,康熙帝开始留意典籍,组织大型书籍的编纂,发挥文教兴国的作用。如《古今图书集成》于雍正六年(1728年)刊行。这部书由康熙帝钦定赐名,雍正帝作序,是仅次于明《永乐大典》的一部大型类书,被称为“古代百科全书”,与《永乐大典》《四库全书》并列为中国古代三部皇家巨作,也是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类书之最”。
还有两部个人撰写的巨著: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曹雪芹的《红楼梦》也出现在康乾时期,这些书籍的编纂卒可昭盛世的“同文之治”。
康熙(1654—1722年)8岁即位,14岁亲政之后常朝不辍,每天早上五点前起,准时坐在乾清宫乾清门下“御门听政”,坚持近20年,除非特殊情况,从未主动给自己放过假。最后是大臣熬不住了,上书劝说,康熙才改为数日一朝。
康熙的一生,波澜壮阔,既取得了伟大的功绩,也留下了不少遗憾。从少年一直到老年,康熙的一生,可谓都生活在危机之中,鳌拜专权、三藩叛乱、台湾叛乱、沙俄侵略、噶尔丹等叛乱,解决这些问题,花费了康熙大量的心血。
康熙在即位后的61年中,他为清朝的稳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他的精心治理下,清王朝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百姓安居乐业,一派国泰民安的盛世景象,并且为后世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康熙在各项标准上,符合了中国传统上所谓的内圣外王的尺度,他既仁慈也不乏决断力。
雍正(1678—1735年)是清朝第五位皇帝,在康乾盛世中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康熙共有35个儿子,他对儿子们的教育是非常严格的,雍正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他敢于革除旧弊,办事雷厉风行,是康乾盛世的有力推进者,是促进清朝历史发展的政治家。
正因为雍正亲身经历过争储风波,他深刻明白这样的争夺有多残酷。于是对建储制度改革(秘密立储),继续人传位诏书放在密封的锦匣中,把匣子收藏在乾清宫“正大光明”牌匾的后面。等到皇帝去世后,大臣们共同将匣子取下,当场宣布皇位继承人。这样既避免了皇子们的相互争斗,也有利于从皇子中择优选择。
乾隆(1711—1799年)是中国历史上寿命最长的皇帝,也是掌握皇权时间最长的皇帝。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帝病逝。大臣鄂尔泰和张廷玉等人从“正大光明”牌匾后拿下雍正帝立储的诏书,向诸皇子宣读。乾隆的继位没有经过像父辈那样惊心动魄的场面,而是顺利登基。
乾隆晚年对于自己的武功非常得意,称自己为“十全老人”。所谓“十全”指的是两平准噶尔,定回部,两定大小金川,靖台湾,服缅甸、安南,两服廓尔喀,总共是10次较大的战事。乾隆凭借强大国力,东征西讨,进一步巩固并开拓了中国的疆域,维护和加强了中华多民族的统一,也使得清朝的国力达到极盛,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然而在这高度的繁荣昌盛中,社会矛盾逐渐激化,外国资本主义势力也纷至沓来。清王朝走过了盛世阶段,严重的危机正在日益临近。
去北京游玩故宫、颐和园、天坛、圆明园以及八达岭长城等热门景点,既能领略紫禁城的宏伟,又能体验皇家园林的气派,北京一直是中外游客的旅游胜地!
结语
王朝兴衰,嗜血的权谋,唐明清三大盛世的缔造不在一朝一夕。汉帝国最低调的盛世“昭宣中兴”,开始于汉景帝的文治武功;唐帝国的巅峰“开元之治”,肇始于武则天的官职改革;而朱元璋的制度创新与吏治实践,奠定了明帝国的骄傲“永乐盛世”。中华两千年帝制历史,共同缔造了汉、唐、明、清的盛世,传承中华文明生生不息。
2023年,中国GDP规模达126万亿元,相当于17.9万亿美元,在全球经济的比重达19.45%,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持续稳固。
1776年(大清乾隆41年)才独立的美国,从1894年开始经济超过英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至今已经保持了129年。2023年美国经济在全球占比达25.43%,仍然是世界经济的“尖子生”。
在当今世界,中美两国是最具影响力的大国,它们在经济、军事、科技创新、政治影响力等多个领域展开了激烈的竞争。中国有信心、有能力、有条件赶超美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纵观历代开国皇帝,他们中的大多数都身经百战、百折不挠,终成为一朝的创立者;他们都拥有广阔的胸襟和伟大的抱负,登上了万人景仰的帝位;他们每一个又都是生活的强者,沉着应对每一次生命的考验,创下了不朽的历史功勋。
在中国两千多年漫长的封建社会里,皇帝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是封建专制统治的象征与代表。从秦始皇到溥仪共有422位皇帝,其中秦、汉、隋、唐、宋、元、明、清八大朝代开国皇帝打下的江山,定都过的大都,你都去过吗?
今年春节八天假期,北京、西安、杭州、南京等城市成了游客的热门旅游目的地,这些城市曾经是哪些开国皇帝打下的江山呢?
1、秦汉开国皇帝定都
秦始皇嬴政(前259—前210年),秦庄襄王之子,出生于赵国首都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王朝的开国皇帝。公元前247年,13岁的秦王政即位,22岁开始亲理朝政。前230—前221年,秦始皇用十年时间依次横扫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千古第一帝”39岁时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大业,定都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前210年,秦始皇东巡途中驾崩于沙丘(今河北省邢台市)。秦朝(前221—前207年)存续仅14年,仅3帝,传位秦二世和子婴。
众所周知,中国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封建王朝是秦朝。而秦始皇是秦庄襄王的儿子备受争议。秦庄襄王子楚(又名异人)在赵国作人质时,遇见吕不韦的小妾赵姬,很喜欢,就把她娶了过来,生了秦始皇。秦庄襄王爷爷是秦昭襄王,老爸是秦国太子安国君嬴柱,即后来的秦孝文王。
父子关系自古都有两种理解:一种是社会学意义上的,一种是生物学意义上的。从社会学意义上来看,秦庄襄王肯定是秦始皇父亲,这个毫无疑问;但从生物学意义上来看,就不一定了,因为秦庄襄王娶的是赵姬,这是吕不韦使用“美人计”把自己的小妾送给异人后生的秦始皇。
吕不韦是大富豪,如此费尽心机,不辞辛苦,他有更大的阴谋就是偷梁换柱,篡夺秦国政权。
赵姬十月怀胎,秦始皇出生在正月,因此取名为“政”。秦始皇是嬴姓赵氏,先秦时期,男子称氏不称姓,所以当时名叫“赵政”。后来秦灭了赵国,改名为嬴政。
秦朝的的赵太后就是赵姬,还不到30岁就成了太后。她原本就是吕不韦的小妾,现在年轻守寡,很快就与吕不韦旧情复炽。虽然两人极力隐瞒奸情,但宫闱丑闻总有传出去的一天,何况嬴政已经逐渐长大,对母亲的私情也有所察觉。精明的吕不韦为了避免大祸临头,就找了个替身嫪毐冒充宦官,送进王宫,侍奉赵太后,结果赵姬还生下了两个儿子。
嬴政即位后,由母亲赵太后和相国吕不韦把持,并未掌握实权。嫪毐深得太后的宠爱,这样,吕不韦和嫪毐两大政治集团,就成了嬴政亲政的主要障碍。嬴政对吕不韦是恨到骨子里,嫪毐还想让自己的私生子做秦王,毕竟嬴政是君王,尊严不容亵渎,加上严峻的政治形势。
秦王九年(前238年),此时嬴政已经22岁了,嬴政前往雍州举行加冠仪式,嫪毐趁机盗用了秦王玺和太后玺,妄图杀王夺政。早就等待多时的嬴政果断反击,杀了嫪毐及其两个同母异父的弟弟,把太后幽禁于雍城宫(今陕西宝鸡凤翔境内)。次年,嬴政已经牢掌大权,他先免去吕不韦相国的职务,命其迁居封邑洛阳,然后以无功封邑为名命其迁至西蜀,最后吕不韦服毒自杀。
这时年仅24岁的嬴政运用他睿智的头脑和冷酷的手腕,终于肃清了政治上的全部障碍,开始了统一天下的宏图伟略。
汉朝(前202—220年)的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前256—前195年),早年压根就是个农村中的一个小混混,此时,秦始皇已经统一了全国,正在大刀阔斧地进行全面改革。刘邦当上了泗水亭长。亭长的职能就是辅助衙门维护治安、缉拿盗贼,刘邦就这样从打架斗殴的“不法分子”,摇身变成了“正气凛然”的执法者。他既狡诈又仗义,起兵以后很善于用人,懂得抓住有利时机,最终在秦末的军阀混战中脱颖而出,建立了伟大的西汉王朝(前202年—8年),定都长安(今陕西省西安),这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最深远的影响。
西汉和东汉之间,于8年,被外戚王莽废汉孺子,建立新莽,历经210年的西汉灭亡。东汉历经195年,220年,曹丕篡汉,汉朝灭亡。汉朝存续407年,是存在最长的封建王朝!
秦汉以后,三国(魏蜀吴60年)、两晋(西晋和东晋140年)、十六国、南北朝时代(169年)经历了369年,到公元589年隋文帝灭亡南陈统一天下结束。
陕西省咸阳市和西安市相邻,十三朝古都西安主要景点有:秦始皇兵马俑,西安大唐芙蓉园,华清宫,大雁塔,西安城墙,大唐不夜城,华山,黄河壶口瀑布等。咸阳市景区大都是皇帝的陵墓,乾陵位于乾县北部约6千米的梁山上,是唐朝第三位皇帝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合葬陵,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两个帝王合葬陵园,被誉为“历代诸皇陵之冠”,有武则天的无字碑。咸阳还有汉阳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汉景帝的陵墓)、昭陵(李世民的陵墓)、茂陵博物馆(汉武帝刘彻的陵墓)等。
2、隋唐定都到底在哪
隋朝(581—618年)的开国皇帝杨坚(541—604年)与唐朝(618-907年)的开国皇帝李渊(566-635年),他俩是贵族出身,都算得上是皇亲国戚、将门之子,也都在长安定都。
隋文帝杨坚以“皇太后父亲”的身份辅政,由此,他把北周军政大权完全掌握在手中。在巩固自己的势力与地位后的第二年,杨坚代周自立,建立隋朝。之后他发兵灭了后梁与南陈,统一了全国,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中国270多年来的分裂局面。在位期间,他励精图治,推行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其中诸如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度等措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高祖李渊,是唐王朝的开创者。李渊年轻时,潇洒豁达,直率宽仁,还有一身好武艺。李渊隋初曾先后任谯州(今安徽亳县)、歧州(今陕西凤翔)、陇州(今陕西陇县)刺史。隋炀帝大业初年为荥阳(今属河南)、楼烦(今山西静乐)二郡太守。后为殿内少监。大业九年(613年)为卫尉少卿。这一年隋炀帝发动第一次对高丽的战争,李渊受命在怀远镇(今辽宁辽中附近)督运粮草。这年六月,杨玄感起兵反隋,隋炀帝命李渊镇守弘化郡(今甘肃庆阳),兼知关右诸军事。杨玄感兵败,李渊留守弘化郡。在这期间,李渊广树恩德,结纳豪杰,因此隋炀帝对他有所猜忌。
隋炀帝杨广(569~618年)是隋文帝杨坚的第二个儿子,在登基称帝之前,杨广抑制他荒淫奢侈的本性,通过阴谋争宠,最终成功谋得太子地位。
为了消除自西晋末年以来的分裂割据的遗迹,巩固隋王朝的统治,杨广开始建造一系列浩大宏伟的工程。即位后的第一年,他就决定营建东都洛阳。他任命杨素领营东都太监,每月役使200万人,整个工程仅历时一年就全部完工。在营造东都洛阳的同时,杨文又下令在洛阳西郊建造“西苑”,整个西苑周围两百多里,苑内有海,海中有岛,苑内建筑极其华丽,共有16个院落,每个院落由一个妃子主管。
在杨广修建的所有的大型工程中,最著名的当属大运河。605年,为了加强对南方的统治及方便游玩,杨广征调了大量民工,历时6年,开凿出一条北起涿郡,南到余杭,全长达五千多里的大运河。整个工程共运用约1.5亿人工,分摊到当时隋朝百姓的头上,相当于每户就要出近20个人工。这也就导致了无数民工累死,饿死,有的民工还被杨广杀死,据说当时有一段河道没有挖到规定的深度,杨广勃然大怒,下令将施工的所有人都活埋。大运河的修成可谓是由累累白骨堆砌而成的。
李渊在隋末风起云涌的群雄角逐中异军突起,建立了唐王朝,并平定了四方的叛乱,统一了全国。
唐高祖有22子,与窦皇后生有4子:长子建成立为皇太子,次子世民(599—649年)封秦王,三子玄霸早夭,四子元吉封齐王。李渊对武德后期的皇位之争问题没有处理好,以致太子建成与军功显赫的秦王世民之间争夺皇位继承权的斗争愈演愈烈,最终以李世民发动宫门喋血的玄武门之变结束。
唐太宗李世民时时以隋为鉴,以身作则,努力做一个贤明的君主。他经历了隋朝盛世、隋末动乱和灭亡,他深刻地认识到能够安生利民才是国家稳定的基础,因而贞观大治就是唐太宗亲手缔造出来的一个千古治世的典范。
他重开丝绸之路,加强了中原地区与西域和中亚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贞观十四年(640年)吐蕃(现代藏族的祖先)首领松赞干布遣使向唐求婚。唐太宗将宗室女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文成公主进入吐蕃后,带去了汉族人民的农耕、纺织、建筑、造纸、制笔、酿酒、冶金以及农具制造等技术,对吐蕃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唐朝存续289年,共有21位帝王,其中武则天(624-705年)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前后当政四十余年,683年武则天以皇太后临朝称制之始,废黜了儿皇唐中宗,将东都洛阳改名为神都。六年后,武则天在神都废黜唐睿宗李旦,67岁的武则天自称皇帝,建立周朝,立国十五年。她所开创的时代,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被认为是走向盛唐的重要环节。
在她执掌国柄期间,洛阳被称为“上都”;到她的孙子唐玄宗当政时期,洛阳还被称为“上都”。而她不再是唐太宗李世民或唐高宗李治(628—683年)的妻,也不再是唐中宗李显(656—710年)或唐睿宗李旦(662-716年)的母,而是她自己—武曌,更不是李世民赠号的“媚娘”。
在隋炀帝、武则天执政时期,洛阳跃居于长安之上,成为头号政治中心。隋唐时期的洛阳城,由隋代天才的建筑师宇文恺规划设计,因地制宜,天人合一,壮丽宏伟。唐高宗、武则天时期,在隋代洛阳城yw.6n.krj6.cn的基础上继续修建。
唐代洛阳城,外郭城周长五十一里多,总面积约四十七平方公里,是当时世界上无与伦比的大都市。
如今,去洛阳的游客,老君山、龙门石窟、嵩山少林寺、白马寺、洛邑古城、丽景门等景点都是不错的打卡地。
3、宋元明清时期的大都
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中原王朝,分北宋(960—1127年)和南宋(1127—1279年)两个阶段,共历18帝,享国319年。
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927—976年),父亲只是一个普通军官,他是靠自己在军中拼搏得以升职的。 赵匡胤于乱世中起家,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960年正月,他正式称帝,改国号为“宋”,改元建隆,定都汴京(今河南开封),他就是宋朝的开国皇帝宋太祖。
北宋建立时,周边还有许多割据政权。赵匡胤在建隆三年(962年)确立了“先南后北”的统一方针,即先取巴蜀,次取广南、江南,待国家强大后,再讨伐北汉和强大的契丹等。建立了北宋王朝,并由此结束了五代十国(907-979年)的分裂局面。他以杯酒释兵权,削除藩镇,以文治国,加强了中央集权;他发展农业,健全科举,整顿吏治,为宋王朝的统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宋太祖21岁离家闯荡江湖,从一个落魄的流浪汉到大宋王朝的开国皇帝,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在位16年,终年50岁,死后葬于永昌陵。他的弟弟赵匡义继位,即宋太宗。
宋太宗(939~997年)名叫赵炅,北宋王朝的第二位皇帝。他继承兄志,完成了统一中原的大业;北伐契丹,阻挡了辽国入侵中原的步伐;修缮内政,为北宋王朝的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在位21年,完善了宋初的各项制度,奠定了宋朝以文治国的基础。不过伐辽失败后,宋太宗就转为守内虚外,使宋朝逐渐形成了“积贫积弱”的局面,不利宋朝的发展。
宋徽宗赵佶(1082~1135年),宋王朝的第八位皇帝。他也是承兄继位,却放浪轻佻,重用奸佞;他雅好艺术,才学卓绝,可惜为政昏庸无能。张择端所绘的歌颂太平盛世的历史长卷《清明上河图》,就完成于徽宗时期,徽宗也是这幅传世名画的第一个收藏者。
宣和七年(1125年)冬,宋朝国难当头,皇帝徽宗却缩头保身,把皇位禅让给长子赵桓(1100~1161年),让儿子去承担抗金救国的重担。靖康二年(1127年)二月,金朝废掉了宋徽宗和宋钦宗赵恒两个皇帝,并将宋王朝的皇亲宗室、大臣和宫人等数千人押往金国。此事史称“靖康之耻”或“靖康之变”。
靖康之变后,徽宗的第九子赵构(1107~1187年)逃到南京(今河南商丘)称帝,即宋高宗,史称南宋。而被俘的徽宗等人,于同年十月,被押送到大定府(今辽宁宁城西)。第二年七月,又被押送到金国都城上京会宁府(今黑龙江阿城县南)。没过多久,徽宗与钦宗等宋朝君臣宗亲共计900多人又被押往韩州,金朝拨给他们十五顷土地,让他们自食其力。
宋徽宗在位25年,宠信奸佞,玩物丧志,最后落得国亡被俘,南宋绍兴五年(1135年)四月惨死于异乡。去世的消息直到绍兴七年(1137年)九月,才传到南宋。绍兴十二年(1142年)八月,徽宗的棺材才从金朝运到南宋京都临安(今杭州),随后葬于永佑陵(今浙江绍兴东南35里处),也是第一个没有葬入大宋皇陵的国君。曾经繁盛一时的北宋王朝到他这里就灭亡了,之后建立的南宋王朝苟且偷安于江南一隅,堪称中国历史上最软弱的王朝。
元世祖忽必烈(1215~1294年),算得上是正儿八经黄金家族。他是蒙古帝国成吉思汗孛儿只斤·铁木真的孙子,青年时代,便“思大有为于天下”,征战一生,终于一统天下,建立了幅员辽阔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元朝。
在蒙哥死后,即蒙古帝国大汗之位。灭亡南宋之后,他承宗改制,建国大元,前后统治中国达34年。他在位期间,仿照汉制,改革政体,加强中央集权,完成了蒙古族从游牧的奴隶制向封建制度的转变。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因病逝世于大都(北京),享年80岁。
明太祖朱元璋(1328-1398年)是明朝(1368-1644年)的开国皇帝,在求生情结地鼓励下,只花了15年,竟然打出一个天下,当上皇帝。他由贫苦的小牧童起家,抓住元末乱世之机,叱咤沙场,转战南北,最终称雄政坛,开创了延续276年的大明王朝。而他本人,则是一位卓越的军事家和政治家,开创了大明王朝的版图,并为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三月,红巾军领袖郭子兴去世,刘福通的农民义军在安徽亳州建立了宋政权,尊韩林儿为小明王,任命朱元璋为郭子兴义军的副元帅。没过多久,郭天叙和张天佑两位副元帅先后战死,朱元璋就成了郭子兴义军的统帅。次年三月,朱元璋亲帅水陆两军,挥师攻陷了集庆(今南京),迫使元朝的水军统帅康茂才等人投降。接着他又改集庆为应天府,并以此作为自己的根据地,迅速出击,先后攻占了镇江、常州、徽州(今安徽歙县)、婺州(今浙江金华)等地。
1364年正月,朱元璋在应天称吴王,立长子朱标为世子,设置文武百官,建中书省,以李善长为右丞相,徐达为左丞相,俨然是一个小朝廷了。
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十月,朱元璋派徐达、常遇春率军北伐,与元朝展开了最后的决战。北伐期间,朱元璋于1368年正月在应天称帝,定国号为大明,改元洪武。北伐大军一路势如破竹,所向无敌,洪武元年(1368)八月,北伐军攻陷元大都,元朝的最后一个皇帝——元顺帝,仓皇逃往上都(今内蒙古多伦),元朝至此灭亡。接着朱元璋又用了20年的时间扫平各地的小政权,到洪武二十年(1387年),除漠北、新疆外,朱元璋基本完成了统一全国的大业。
大清的皇太极(1592~1643年)是一个皇家后裔。他是后金太祖努尔哈赤的第八个儿子,1626年于沈阳继承后金汗位后,相继征服了蒙古和朝鲜,并多次带兵攻打明朝,将西部国界扩张至锦州、宁远一线。他成功地守护住了父亲努尔哈赤打下来的江山,并将其发扬光大,为清朝入主中原做了充足的准备。
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举行称帝大典时,朝鲜使臣拒不跪拜,皇太极以此为借口,率军亲征朝鲜,重创朝鲜军队。朝鲜国王李倧向清朝请降,成为清朝的属国。经过两次用兵朝鲜,皇太极完全掌控了朝鲜。
天聪二年(1628年),皇太极利用漠南蒙古内部的矛盾,率军亲征林丹汗,大败察哈尔部军队。从此,漠南蒙古彻底归附皇太极。
皇太极曾亲眼目睹了父亲努尔哈赤在宁远之战中的惨败,为了报父仇,他于天聪元年(1627年)发动了宁锦之战,然而仍以失败告终。这两次战役的惨败让皇太极意识到,袁崇焕是他进军中原路上的一个巨大障碍,必须想办法将他除去。
皇太极实施了反间计,让手下人故意给一个被俘的太监透露风声说,袁崇焕和皇太极订立了密约,两人要共成大事,然后再把这个太监放走。多疑的崇祯帝得知这个消息之后,马上下令逮捕袁崇焕,并将他定罪入狱。第二年,袁崇焕被凌迟处死。
努尔哈赤晚年时民族矛盾加剧,皇太极继位后将族名改为满洲,以此来缓和汉人与女真人之间的矛盾,缓和各民族之间的歧视心理。设立了专门管理民族事务的机构,并且扩充了八旗兵力,增设了蒙古八旗和汉人八旗。通过一系列的措施,皇太极逐步稳固了清朝的统治。
四百年的沈阳故宫和六百年的北京故宫,让游客仿佛穿越到明清时期,一睹皇城的宏大;南京、杭州更吸引游客前往。
结语
以“山·河·祖·国”为主题的文化旅游,沿着中国的八大朝代打下的江山,历史文化名城给当地留下了丰富的旅游资源。
当今中国,古都旅游蜂起,北京、西安、洛阳、南京、杭州、开封等每个古都都在积极推进古都文化与旅游休闲的复合化发展。
纵观世界,不难看出,国际文化旅游名城一般都有悠久的历史传承和文化底蕴、高度国际化的旅游吸引物、国际化的高端休闲平台、全球影响力的节庆活动。
在国内旅游的安全感和性价比,让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国内挣钱国内花,一分不往国外刷”的旅游现象。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从没有间断过,这是任何国家都无法比拟的。
发布于:安徽省兴盛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