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9月底,湖南长沙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萧劲光迎来了一位特别的老人。老人面色略显紧张,显然没料到能得到解放军这样高官的亲自接待,竟有些语塞,话也说不利索了。
当天早晨,萧劲光刚刚到军委会上班,便发现门口有位小战士正与这位老人交谈。老人说着浓重的方言,小战士听不大懂,显得十分焦急。萧劲光下车询问情况,得知老人是来找自己的儿子许德华的,可院里并没有这个人。老人拿出一张报纸,指着照片中的领导说,这人像极了自己的儿子。
萧劲光仔细一看,原来是刚刚解放兰州的新闻,照片上那位正在大会上发言的领导,是第一野战军二兵团司令员许光达。萧劲光与许光达同乡,但因革命年代交集少,彼此了解不深。老人所说的许德华,或许就是许光达。于是,萧劲光把老人请进屋内,问明了他的姓名。
展开剩余73%老人自称许子贵,他的儿子正式名字是许德华,乳名叫“五伢子”。萧劲光立即安排人联络北京,再由北京与第一野战军的许光达确认老人提供的信息。不久,军委传来消息,许光达确认这位老人正是他的父亲,而自己原名正是许德华,小名五伢子。
远在兰州的许光达听闻消息,顿时泪流满面。回想起离家已经整整24年,这些年他时刻挂念着家人。兵荒马乱的年代,他多次写信回家,却因辗转各地未收到回信。更何况,当时红军大多数战士不便主动与家里联系,担心家人遭到国民党报复。于是,他与家人多年音信全无。
这次,父亲在报纸上看到他在兰州解放大会上的照片,才得以联系上他,真是难得的幸运。许光达激动之余,马上写了一封长信寄给父亲,由长沙军管会转交。父亲也特别委托人回信,表达希望儿子能回家探望。
许光达心中满是归家的渴望,但当时解放大西北的任务十分繁重,一直未能成行。直到1950年10月,他在北京筹备解放军战车学校时,终于得到组织批准,顺道回湖南探望父亲。
二十四年光阴匆匆而过,尽管家乡变化不大,但许光达依旧感到陌生。他凭借记忆寻觅良久,终于找到了家门。轻轻推开房门,院子里一位老人正忙碌着,许光达一眼认出是自己的父亲,顿时情绪爆发,哽咽难言。
父亲也看见了他,先是愣住,随即热泪滚落。许光达跪倒在地,颤抖着喊道:“爹,我回来了。”老父亲难以置信,泪眼朦胧快步走过来,许光达抬头凝望,满是泪光。
令人意外的是,老父亲走近后,猛地一巴掌拍在许光达肩头,哽咽着说道:“五伢子,我以为你早已不在人世。没想到你竟还活着,这二十四年你难道就没有一次回家的机会?你这孩子,真是不孝!”说罢,泪水止不住地流淌。
许光达感伤无言,只能跪着哭泣,不断低声说道:“爹,儿子不孝,打我吧。”老父亲再也抑制不住情绪,放声大哭,一把将他拥入怀中,“五伢子,我可想坏你了。”这一幕也深深打动了随行的工作人员,纷纷落泪。
老父亲扶起许光达,拉着他和随行人员进屋。两人彻夜长谈,诉说着彼此的思念和这些年家中变故,话匣子一打开便停不下来。
许光达在家待了三天,随后匆匆返回北京。后来他多次提议将父亲接到北京养老,然而老人考虑到儿子工作繁忙,身份特殊,怕添麻烦,坚持留在家乡,无论许光达如何劝说,都不愿离开。
老人于1957年因病去世,临终时交代说:“五伢子忙碌,不用回来送,叫他安心工作吧。”这番话中满是对儿子的理解与不舍。
发布于:天津市兴盛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